1.4.2 科学管理(1910—1920年)


    到了20世纪初,以泰勒(Frederick W. Taylor)为代表创立了科学管理原理,给工厂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泰勒是科学管理原理的创始人,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率,同时实现了雇主和雇员的财富最大化才能永久地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以此为出发点和基础,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其精髓在于:
   (1)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详细的观测、分析和改进;
   (2)建立在方法研究基础上的差别计件工资制;
   (3)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科学地挑选并培训工人;
   (4)设立计划部门,负责合同管理、方法研究与标准化、进度安排、成本分析、业绩考核与工资发放以及纪律检查等管理职能。
    泰勒制强调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实现整个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其思想并不总是受到工人的欢迎。工人们认为采用这些方法后产出增加了,而他们的劳动报酬并未得到相应地提高。当时,确实有些企业为追求效率而让工人过度劳动这一问题。最终,国会在公众呼声下就此事举行了听证会。1911年泰勒被要求到会作证,也就是这一年,他的划时代著作《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出版了,那次听证会事实上促使了科学管理原理在工业领域的推广。
    除了泰勒,还有不少先驱者对科学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些学者及其管理思想。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 Gilbreth)是一位工业工程师,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莉莲·吉尔布雷斯(Lillian Gilbreth)是一位心理学博士,把心理学的成果应用于动作研究,可以认为是人际关系学说的萌芽。吉尔布雷斯夫妇把研究集中在有关工人疲劳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节约动作的10个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在用于操作和动作的改进与优化。
    亨利·甘特(Henry Gantt)看到了非物质利益对激励工人的价值,提出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甘特图。利用甘特图,使计划的编制更加快捷和直观。
    亨利·福特(Henry Ford)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为在汽车行业采用大量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汽车进入了美国普通居民的家庭。在20世纪初,汽车在美国开始畅销,福特公司的T型车大获成功,供不应求。为提高运营效率,福特组建了汽车装配线,并把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工厂管理。值得指出的是,福特之所以能够使大量生产变成现实,一方面在于他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使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论;另一方面得惠了惠特尼提出的标准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