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设备综合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是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包含了较丰富的管理思想。它是在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制度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国通常称其为全员设备管理。
    1、设备综合工程学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范围是设备的寿命周期,也就是从设备产生到消亡的全部时间,包括设备的设计/选择、安装调试、合理使用、维护保养、改造更新等。
    (2)目标是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原始费用和维持费用。设备的更新或改造的主要决策依据就是设备寿命周期总费用最低。
    (3)是关于有形资产的技术、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学科,侧重管理的理论性。
    (4)提出了设备可靠性、经济性、维修性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5)强调关于设备设计、使用效果与费用的信息反馈的重要性,并要求建立信息交流和反馈系统。
    2、全员生产维修制度
    在研究、借鉴英美设备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日本结合本国的企业实际与管理经验,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全员生产维修制度(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其具有以下特点:
    (1)侧重于实际操作,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目标是设备效率最高,不仅关注设备的投入成本,更重视设备的效益产出。
    (3)全过程性,建立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生产维修体系。
    (4)全员性,即从基层操作工人、设备管理部门到最高管理部门全体人员都参加,涉及设备规划、使用、维修等部门。
    (5)强调以小组团队活动来推进生产维修活动。
    3、设备综合管理及其特点
    设备综合管理就是在以上两种设备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和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标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可用“三全”,即“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性”来表达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
    (1)设备综合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涉及从设备设计或选购到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的全过程。
    (2)设备综合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它将工程技术、经济、组织管理、财务等有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设备综合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4 、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
    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规划。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来确定所需的生产设备,不仅要考虑近期的设备配置,更要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考虑设备的规划。
    (2)设备选购/设备设计。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技术性、经济性、生产性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外购、定制还是自行设计的决策。
    (3)设备安装调试。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安装与调试设备,确保设备按时投入生产运行。
    (4)设备的合理使用与日常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标准、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尽可能消除由于不合理使用所引起的设备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利用率及综合效能。
    (5)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加强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6)设备更新与改造。综合考虑设备的技术性、经济性等指标,在适当的时机改造与更新设备,以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
    5、设备综合管理的主要任务
    设备综合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选择、购置或者设计设备,满足生产及企业经营战略的需要;
    (2)合理使用设备,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发挥其最大综合效能;
    (3)以寿命周期费用最低、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4)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
    (5)培养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合作的设备管理队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