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的技术改造从广义上来讲,也是一种设备更新。它不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更新,而是一种局部的、依托于原有设备、为了恢复原有设备的使用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更新。它既可以是针对原有设备的有形磨损做出的局部补偿,也可以是对其无形磨损的补偿。在实际中,设备的技术改造往往同设备的大修结合起来,同企业的技术进步结合起来。企业是选择设备更新,还是选择技术改造,不仅要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考虑,还要从生产经济性的角度考虑。
1、技术改造的特点
技术改造相对设备更新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性强
针对性强是指设备的使用单位或技术改造部门对设备的技术功能、性能、运行状况、修理状况等信息十分了解,同时,他们也了解设备的技术进步发展动向,了解市场及生产过程对设备的技术要求,所以,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设备按照生产的要求进行技术改造。
(2)经济性好
同设备更新相比,之所以要选择技术改造,重要的原因是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技术改造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它的费用支出一般都低于设备更新的费用,而获得的效果并不逊于技术更新。
(3)适应性强
适应性强是指设备的技术改造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人员、原材料、环境、软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为适应这些需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这往往是外购新设备难以达到的。
(4)相关性强
相关性是指设备的技术改造不单单是设备管理的问题,还涉及企业经营战略、市场营销、生产计划、财务投资、人员培训等诸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5)速度快
现代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已表现为速度的竞争,谁能以最快的速度为市场提供符合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系统具有足够的柔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过程的柔性主要表现为设备的快速调整和技术改造。在此过程中,仅靠快速的设备更新是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
2、技术改造应坚持的原则
设备的技术改造应坚持的总体原则是经济效益原则。因为企业的基本目标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设备技术改造,不管技术多么先进都是毫无意义的。一般说来,设备的技术改造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以技术进步为基础
设备的技术改造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反映当时较为先进的设备技术状况,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改造传统设备。
(2)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内涵式扩大在生产方式为主
不管是设备更新还是设备改造,通常都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能力。一般来说,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往往是为了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属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而技术改造主要着眼于对企业现有设备和规模进行适当改造、延伸,属于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从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行技术改造,走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之路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3)以市场为导向
设备的技术改造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不言而喻的。在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设备的技术改造也不例外。这一90点与前面提到的技术进步原则并不矛盾。
(4)并行工程原则
所谓并行工程原则,是指设备的技术改造要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产品检验的技术改进等结合起来,并行考虑,这样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匹配,减少各方面可能带来的冲突与矛盾。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