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6:印度金属公司的设备维护


    工厂的政策是,只要不出故障,运营过程就不能中断。当时,工厂里有一个具有维修和防护性维护双重性质的小组负责处理紧急维修和维护工作——只要时间允许的话,就同时进行维修和维护。结果是,维护的效果有限,总是有机器出故障,工厂的利用率只有50%。那些预计能使用10年的设备往往只能维持3年。
    通常,这类工厂都会将维修和维护小组分开。维修小组负责进行维修和处理工厂故障,而防护性维护小组则在工厂例行休息日工作,在工厂正常运转的日子里准备设备和备件。采取这种战略的工厂往往能够实现75%~80%的利用率。防护性维修小组的使命就是让维修小组无事可做。
    即使有严重的问题出现,但在总经理的命令下,这个工厂也不会停工。初级产品工厂、火炉车间和精炼车间的头头们都把别处的故障看作是一次维修自己设备的机会。一旦有故障发生,工厂内部就会掀起一场迫害运动,大家都在寻找责任人。Chandra先生为这个小组的成员描述了这种情况所产生的后果:
    “总经理会把每次导致工厂停工的责任人记录下来。然后,如果这是你的错,你就会受到严厉的训斥,你的一些特权会被取消,或者你会被降职,或者你的升迁会受阻。我得说这使我们都不敢让工厂停工———即使情况十分特殊。有一次,火炉车间的主管因为一个人生命垂危而停止了那个区的生产。他受到了严厉的纪律惩罚。”
    火炉车间还存在另一个问题。调查小组注意到,火炉上面的屋顶不坚固,但是总经理拒绝停工维修。三星期之后,屋顶坍塌,砸在火炉上,释放出一氧化碳气体。幸运的是,当时那个区域空无一人,所以没有人员伤亡。
    为了提高产出量,工厂对初级产品的加工设备和程序进行了改良。但这只取得了部分的成功,因为这样生产出来的初级产品质量很差,火炉要花更长时间来将其加工成铅和锌,这样就降低了能源效率。对初级产品工厂进行的改良还向空气中释放了二氧化硫。半英里之外就能够感到嘴里有秽臭味。如果风向正好,这种气体就会吹过当地的村庄。由于工厂措施不力,在从附近的一条小河采集的水样中,检测到了铅,这些水是从一个排水管流入小河的。这条河是当地的水源。
    工厂从公共电力供应商那里获取电力供应。最初,工厂打算建立自己独立的发电站,但是这个计划始终没有实施。电压不稳导致该厂的电力供应经常中断,或者降到无法进行有效生产的水平。工厂有两个备用发电机,但是没有一个能用。
    工厂原来安装的机器专业化程度很高,是从世界顶尖的著名供应商那里购买的。这种设备由碱性整流器控制,足以应付波动的电力供应。但是,该设备的质量受到了所谓“印度化”流程的影响。印度政府对所有进口工业设备征收105%的税。为了减少开支并尽快获得所需的部件,工厂就用印度本国较便宜的产品来替换部分装置和配件。遗憾的是,这些公司无法达到原始供应商那么高的质量标准,仓库里的保险储备(工厂会储存一些交货期很长的部件,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更换)可能并不适用于这台设备。

案例分析:

1、评价该工厂的维护战略。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更为合适?
2、“John想知道的是,现实地看,这个工厂究竟能否发生改变。”如果你要针对该工厂实施一些改进措施,你的伦理倾向是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