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P24

6、服务业的运作管理与制造业的运作管理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服务业主要是以提供服务为主,虽然有一些人与产品的直接接触,但更多的人都是从事接触产品之外的工作,与顾客打交道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主要区别。服务型生产运作管理与制造业生产运作的不同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型生产的生产效率难以测量,因为生产型生产的输出是无形的。

2)服务型生产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服务质量难以评价。

3)顾客参与是服务型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顾客就是生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生产过程难以控制,因此这种参与往往导致效率的降低。

4)制造业生产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库存来处理由于需求变化引起的波动,但服务型生产不可以通过库存来调节。

7、请阅读近期发表的关于生产运作管理的参考文献,并回答未来生产运作管理的趋势是什么?

答:现代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着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用户需求趋于多样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新环境,生产运作管理将会得到新的发展。现在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是:

(1)       生产运作管理的研究范围,已经从传统的制造业扩大到了飞制造业。

(2)       生产运作管理的生产内容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扩展到生产战略的制定,生产系统的选择,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

(3)       注重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以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要求。

(4)       广泛应用数学方法、统计方法、计算机模拟等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

(5)       运用计算机集成系统,把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经济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生产营销一体化,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

(6)       生产运作管理实现全球化,自动化远程控制,管理更精细化。

第三章P70

5、讨论工艺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地位.

答:⑴ 工艺设计的过程式结构设计和制造过程之间的桥梁,它把产品的结构数据转换为面向制造的指令性数据。工艺设计的结果,一方面反馈给产品设计部门,用以该进产品设计,另一方面,作为生产实施的依据。

⑵工艺设计过程的难度大,是技术系统中的瓶颈坏节。

⑶工艺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产品制造工艺及其相应的后勤支持过程,具体而言是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排或规划出由原材料加工出产品所需要的一系列加工步骤和设备、工装需求的过程。

7、简述零部件标准化的含义及其意义。

:零部件标准化,是在产品系列化的基础上,在企业内不同型号的产品之间扩大相同的通用零部件。零部件标准化的意义:

①在产品品种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少零部件的种类。

②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设计的工作量,从而相应的缩短设计周期。

③标准化技术通过制定标准、选择使用标准件,是小批量生产获得大批量生产的规模效益,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单个零件的制造成本。

 

 

 

 

 

 

 

8.解:方案一如下表

月份

期初存货

需求预测

实际产量

缺货

缺货费用

期末存货

库存费用

正常时间总费用

1

0

200

300

0

0

100

100

600

2

100

200

300

0

0

200

200

600

3

200

300

300

0

0

200

200

600

4

200

400

300

0

0

100

100

600

5

100

500

300

100

500

-100

0

600

6

-100

200

300

0

0

0

0

600

合计

 

 

 

 

500

 

600

3600

因此,方案一的总费用为:3600+500+600=4700()

方案二如下表

月份

期初存货

计划产量

正常产量

加班产量

加班费用

缺货

缺货费用

期末库存

库存费用

正常产量费用

1

0

200

280

0

0

0

0

80

80

560

2

80

200

280

0

0

0

0

160

160

560

3

160

300

280

0

0

0

0

140

140

560

4

140

400

280

0

0

0

0

20

20

560

5

20

500

280

40

120

160

800

-160

0

560

6

-160

200

280

40

120

40

200

-40

0

560

合计

 

 

 

 

240

 

1000

 

400

3360

因此,方案二的总费用为:3360+400+1000+240=5000()

比较两个方案可得知:方案一为合理计划。

8. 解:WW法计算

       一月订货与订货费用有关,所以F(1)=30

   满足2月的需求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1月初定50件,用完二月定80件C1=30+30=60

      方案二:一月定130 C2=30+80*0.2=46   所以有F(2)=46

   满足三月的有三种方案:

       方案一:一月初定310C1=30+80*0 .2+180*0.2*2=118

       方案二:二月初定260C2=30+30+180*0.2=96

       方案三:二月底定180C3=46+30=76     所以有F(3)=76

   满足四月的有四种方案:

       方案一:一月初定390C1=30+80+80*0.2+180*0.2*2+80*0.2*3=166

方案二:二月初定340C2=30+30+180*0.2+80*0.2*2=128

方案三:三月初定260C3=46+30+80*0.2=82

方案四:三月底定80 C4=76+30=106    所以有F(4)=82

计算出12个月的订货计划,如下图所示: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计

期初存货

0

80

0

80

0

0

0

0

10

0

0

130

 

进货量

130

0

260

0

0

0

180

160

0

100

310

0

1140

需求量

50

80

180

80

0

0

180

150

10

100

180

130

1140

期末库存

80

0

80

0

0

0

0

10

00

0

130

0

300

总费用=6*30+80*0.2+80*0.2+10*0.2+130*0.2=240(元)

第七章P203

15、解:

产品

项目

提前期

项目

周次

1

2

3

4

5

6

7

8

 

总需要量

 

 

 

100

 

 

 

150

预计到货量

 

 

 

 

 

 

 

 

现有数

0

0

0

100

0

0

0

150

净需要量

 

 

100

 

 

 

150

 

计划发出订货量

 

 

 

100

 

 

 

150

 

总需要量

 

 

400

 

 

 

600

 

预计到货量

70

 

 

 

 

 

 

 

现有数

0

0

400

0

0

0

600

0

净需要量

 

330

 

 

 

600

 

 

计划发出订货量

 

 

 

 

 

 

 

 

 

 

总需要量

 

 

200

 

 

 

300

 

预计到货量

 

 

 

 

 

 

 

 

现有数

0

0

200

0

0

0

300

0

净需要量

 

 

200

 

 

 

300

 

计划发出订货量

200

 

 

 

300

 

 

 

第九章P259

7、解:N=11  n=7

条件(1):保证工人每周由两个休息日

W1=max{7,11+[2*7/5]}=14

工人号

1

X

 

 

X

 

 

 

X

 

 

X

 

 

 

2

X

 

 

X

 

 

 

X

 

 

X

 

 

 

3

X

 

 

X

 

 

 

X

 

 

X

 

 

 

4

 

X

 

 

X

 

 

 

X

 

 

X

 

 

5

 

X

 

 

X

 

 

 

X

 

 

X

 

 

6

 

X

 

 

X

 

 

 

X

 

 

X

 

 

7

 

 

X

 

 

X

 

 

 

X

 

 

X

 

8

 

 

X

 

 

 

X

 

 

X

 

 

 

X

9

 

 

 

 

 

X

X

 

 

 

 

 

X

X

10

 

 

 

 

 

X

X

 

 

 

 

 

X

X

11

 

 

 

 

 

X

X

 

 

 

 

 

X

X

12

 

 

 

 

 

X

X

 

 

 

 

 

X

X

13

 

 

 

 

 

X

X

 

 

 

 

 

X

X

14

 

 

 

 

 

X

X

 

 

 

 

 

X

X

条件(2):保证工人每周由两个休息日为连休

N=11   n=7   W2=max{711+[2*7/5][(2*11+2*7)/3]}=14        k=max{02*11+7-2*14}=1

工人号

1

 

 

 

 

X

X

 

 

 

 

 

X

X

 

2

X

 

 

 

 

 

X

X

 

 

 

 

 

X

3

 

 

 

 

 

X

X

 

 

 

 

 

X

X

4

 

 

 

 

 

X

X

 

 

 

 

 

X

X

5

 

 

 

 

 

X

X

 

 

 

 

 

X

X

6

 

 

 

 

 

X

X

 

 

 

 

 

X

X

7

 

 

 

 

 

X

X

 

 

 

 

 

X

X

8

 

 

 

 

 

X

X

 

 

 

 

 

X

X

9

X

X

 

 

 

 

 

X

X

 

 

 

 

 

10

X

X

 

 

 

 

 

X

X

 

 

 

 

 

11

 

X

X

 

 

 

 

 

X

X

 

 

 

 

12

 

 

X

X

 

 

 

 

 

X

X

 

 

 

13

 

 

X

X

X

 

 

 

 

X

X

X

 

 

14

 

 

 

X

X

 

 

 

 

 

X

X

 

 

条件(3):除保证工人每周由两个休息日以外,在连续两周内每名工人有一周在周末休息

N=11   n=7  W3=max{2*711+[22*7/5]}=14

工人号

1

 

 

 

 

 

X

X

 

X

 

 

X

 

 

2

 

 

 

 

 

X

X

 

X

 

 

X

 

 

3

 

 

 

 

 

X

X

 

X

 

 

X

 

 

4

 

 

 

 

 

X

X

 

 

X

X

 

 

 

5

 

 

 

 

 

X

X

 

 

X

X

 

 

 

6

 

 

 

 

 

X

X

X

 

 

X

 

 

 

7

 

 

 

 

 

X

X

X

 

X

 

 

 

 

8

 

X

 

X

 

 

 

 

 

 

 

 

X

X

9

 

X

 

X

 

 

 

 

 

 

 

 

X

X

10

X

 

 

X

 

 

 

 

 

 

 

 

X

X

11

 

 

X

 

X

 

 

 

 

 

 

 

X

X

12

 

 

X

 

X

 

 

 

 

 

 

 

X

X

13

 

 

X

 

X

 

 

 

 

 

 

 

X

X

14

X

X

 

 

 

 

 

 

 

 

 

 

X

X

条件(4):除保证工人每周由两个休息日连休以外,在连续两周内每名工人有一周在周末休息

N=11   n=7  W4=max{2*711+[2*7/5],[(4*11+4*7)/5]}=15    K=max{04*11+2*7-4*15}=0

工人号

1

 

 

 

 

 

X

X

 

 

 

 

X

X

 

2

 

 

 

 

 

X

X

 

 

 

X

X

 

 

3

 

 

 

 

 

X

X

 

 

 

X

X

 

 

4

 

 

 

 

 

X

X

 

 

 

X

X

 

 

5

 

 

 

 

 

X

X

 

 

X

X

 

 

 

6

 

 

 

 

 

X

X

 

X

X

 

 

 

 

7

 

 

 

 

 

X

X

 

X

X

 

 

 

 

8

 

 

 

 

 

X

X

 

X

X

 

 

 

 

9

 

X

X

 

 

 

 

 

 

 

 

 

X

X

10

 

X

X

 

 

 

 

 

 

 

 

 

X

X

11

 

X

X

 

 

 

 

 

 

 

 

 

X

X

12

 

 

X

X

 

 

 

 

 

 

 

 

X

X

13

 

 

 

X

X

 

 

 

 

 

 

 

X

X

14

 

 

 

X

X

 

 

 

 

 

 

 

X

X

15

 

 

 

X

X

 

 

 

 

 

 

 

X

X

  

第十章P285

2、供应链管理关键在于实现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资源的集成。从此意义出发,分析Internet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 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1信息流。需求信息高度透明,供应链上游企业同时获得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信息,避免需求信息的失真导致需求变异放大效应,使供需一致;通过Internet在线下单,订单的处理速度和在成员企业之间的移动速度相当快。

2)物流。信息流指挥物流,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快速流动带来高速物流;物流的适应性强,由于物料或产品在指定时刻到达指定地点,可减少甚至消除各节点企业的库存。

3)资金流。资金流的方向是从用户到分销商到供应商。在线支付方式提高了订单的执行速度和交货速度。

Internet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Internet环境下供应链中信息量庞大而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到供应链的稳定。而JIT(准时制)QR(快速反应)ECR(有效客户反映)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体系策略的应用可以解决供应链上出现的上述复杂问题,提高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弹性,能迅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保证企业及供应链的高效运行。

(1)准时制(Just In Time)。准时制是指将必要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特定的生产线生产必要的产品。其目的是使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制成品能高效率地在各个生产环节流动,缩短物质实体再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杜绝产品库存积压、短缺和浪费现象。

(2)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它是在准时制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是为了在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对环境反应敏捷和迅速的系统。快速反应系统的目的在于减少原材料到消费者的时间,最大限度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最快反应。

(3)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它是指在食品杂货分销系统中,为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它的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如生产、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成本。

 (4)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它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系统,它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成一条供应链管理,并把企业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对这条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运输和分享等进行综合管理。

因此,Internet在(1)预测预订单管理系统,(2)物料需求规划系统,(3)配送需求计划系统,(4)企业资源规划系统这四方面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使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商业模式之一,它将对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带来巨大的变革。请阐述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

答:B2C类型的电子商务

1B2Cbusiness-to-consumer)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直接的产品营销方式,适用于服装、日用百货、个人电脑等商品的销售。

2B2C类型的互联网企业中的物流也是通过典型的订单的履行原则进行的,及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在正确商的时间将正确的商品输送到正确的地点。

3B2C类型互联物联网企业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将他们的网站与存货管理联系起来。

4)互联网企业还必须预料到,客户对高水平服务需求越来越高。

5B2C类型的互联网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服从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可以使企业收回那些用在仓库建设、存货管理、一体化数据管理和建模系统上的投资。

B2B类型的电子商务:

1B2B(business-to-business)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企业之间的交流。

2)多个企业共同运行一个虚拟供应链,要求对数据的定义和内涵进行标准化。

3)虚拟供应链要求一种企业之间紧密协作。

因此,只有对供应链管理设计并实施一个新的信息流程,才会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生产计划系统、物流系统、生产调度系统、配送系统、需求预测预订单管理系统等进行一个快速而有效地实行管理。管理好供应链,是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的关键。

第十二章P334

8、解:(1)辨别系统的约束:如表1

    1  制造资源应用情况

资源

每周工作时间

加工负荷/

可用时间/

负荷率/

M

N

A

1500

0

1500

2400

62.5

B

1500

1500

3000

2400

125

C

1500

750

2250

2400

93.75

     因此,机器B为瓶颈。

2)决定如何托开系统的瓶颈:如表2

    2   资源约束贡献最大化计算表

产品

M

N

销售价格/(元/件)

190

200

材料成本/

100

80

贡献/

90

120

时间(资源B/分钟

15

30

贡献/(元/分)

6

4

所以,在生产N之前应尽可能生产M(即100件)100M消耗B1500分,剩下900分生产N,只能生产30N

3)工厂利润=90×100+120×30=12600.

此时路线是1-2-4-6--7

由线路与费用率进行压缩  6-7  压缩4  费用节省4*8-4*0.5=30费用增加2*4=8

同理对4-6 压缩  压缩2   费用节省2*8-2*0.5=15费用增加3*2=6

2-4  压缩   压缩3   费用节省3*8-3*0.6=16.2费用增加3*3=9

4-6  5-7 压缩  压缩3   费用节省3*8-3*0.5=22.5费用增加3*1+312

2-4   3-4 压缩  压缩2   费用节省2*8-2*0.4+0.6=14费用增加2*3+210

1-2  1-3  压缩   压缩2   费用节省2*8-2*1+0.5=13费用增加2*2+2=8

4-6  4-5    压缩  压缩1   费用节省2*8-2*1.5+0.5=12费用增加1*3+3=9

 

(1)       正常进度=31       成本=4*5+5*3+10*4+7*4+6*3+11*6+6*3+5*2+4*2+31*8=451

(2)       完全赶工进度=14   成本=3*6+1*5+5*7+2*6+2*5+5*9+4*6+1*4+1*3+8*14=268

(3)       完全赶工进度=14   成本=3*6+1*5+5*7+2*6+2*5+5*9+4*6+1*4+1*3+8*14=268

(4)       完全赶工进度=14   成本=3*6+1*5+5*7+2*6+2*5+5*9+4*6+1*4+1*3+8*14=268

(5)       4)和(2)一样。

 

第十五章P426

10.为什么实施BPR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论?

答: BPR是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得在那些衡量现在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取得显著的改善。这种定义强调抛弃旧的运作方式,一起从零开始,对流程实施彻底变革,因而变革的程度大,范围广,对企业的现状冲击强烈,承担风险高。而且BPR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反思和彻底的重新设计。

2、 面向业务流程。

3、 企业绩效显著改善。

4、 以信息技术为使能器。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企业实施BPR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核心内容是业务流程的界定、分析和重新设计。由于变革的复杂性,实施BPR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论。

 

 

 

 

 

 

 

 

Back